全校高清监控,家校同步,家长随时查看;
孩子到校安排专业心理老师一对一服务;
小、初、高文化课程同步,辅导考试;
住校老师24小时响应家长需求;
毕业三年内孩子问题反弹,免学费回校入读。
为人父母后,
才知道孩子不听话,
是多么伤心的事,
当孩子不听话时,
就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于是就会情绪失控,
打骂孩子,
但是打完孩子又心疼又后悔,
自己默默自责内疚,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
越来越迷茫,
明明很爱他,
却把最坏的脾气给了他,
有时候真的想放手不去管,
但又狠不下心来。
对吗?
你知道吗?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
设置这个节日是想提醒大人,不要把“以大欺小”当成习以为常。身边的大人,你再生气也不敢下手打(因为打不过),但是对于没有反抗之力的孩子,为什么就敢下手?
可现实是,69.8%的中国人在12岁前受过体罚。
过两天放假,又要看到这种“以大欺小”的众生百态。
有的父母时刻盯着孩子,时不时大吼一声“别动!”“出来!你怎么又……”“不行!今天不行!……”
有的父母生怕孩子闹事。孩子稍微一放松一调皮,家长立刻大声训斥、当“仲裁者”调停、喊自家孩子走开……
人声鼎沸,声声入耳。
但是孩子的表现呢?
很奇怪,有的越训越拧着脖子对着干,有的默默坐在一边不再出声,有的一扭头不当一回事……
你看,吼孩子吼出了什么后果?越吼孩子越皮,越是“死猪不怕开水烫”。逼得你更暴虐去吼,然后孩子更不听话,恶性循环……
求求你们了!别再这样大吼大叫地教育孩子了好吗?
01—经常被吼的孩子,真的会受伤
很多家长都会说,好好跟孩子说就是不听,一呵斥马上就听话了;
也有家长说,这不过是一时失控,气上头了,哪有父母不爱孩子的,不会有孩子会因为这个记父母仇的。
于是,更多的家长一次又一次的失控,然后内疚,然后原谅自己。
但是别忘了,你们是孩子最信任、最爱的爸爸妈妈,从你们口中大声吼出来的,杀伤力会成倍增加!
经常被家长吼叫的孩子,很容易出现这些问题:
1 安全感缺失。
很多孩子在经历多次“无缘无故”被吼的事情后,很容易不再信任父母,心中开始怀疑: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
最大的表现就是无论何时都战战兢兢,不敢做任何事情。
2 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哈佛医学院附属美国顶尖的精神病专科医院精神病学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 认为,父母对孩子长期吼叫的确会改变孩子的大脑,影响他们的智力。
Teicher 的团队分析了曾经遭受过父母言语暴力(吼叫、谩骂等)的年轻成年人的大脑,发现他们的韦尼克区(主要负责理解口语)和前额叶之间的连接减少。而这两个区域之间的连接越少,一个人的言语理解能力越差。
Teicher 说,“我认为这些人没有发挥出他们的语言潜能。”
研究还发现,生命早期受到父母的言语暴力的孩子,在成年后更有可能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卫生问题。
即使事后温情脉脉的安抚,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依然无法烟消云散。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曾做过一个名为《语言能造成多大的伤害》的教育短片,短短两分钟,却非常震撼。
当然,我并不是要来谴责家长,而是想帮助家长,用更实用的、更简单的方法,避免自己成为那个大吼大叫的可怕“疯子”。
02—不吼不叫的A-B-C-D-E法则
下定决心不再吼孩子也许很容易,但脾气上来了就是忍不住!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一边忍不住发了火,紧接着又后悔内疚……
这是每个家长都经历过又不断在重复经历的事情。
同事曾讲过这样一段经历:
周六早晨,因为前一天加班,我想再躺半个小时,就让月半爹带着月半看动画片。
结果迷迷糊糊间就听到了月半的哭声,原来,月半爹觉得一大早起来就看动画片这个习惯不好,想给月半“立规矩”,于是给她读绘本,月半不愿意。
我躺在床上,听着月半越来越响的哭声,听着月半爹絮絮叨叨跟月半商量的声音,忍不住拉起被子盖住头。
我一遍一遍深呼吸,然后问自己:“现在什么感受?”
因为月半不听话而生气;因为月半爹“多事”而生气;因为自己不能清清静静睡一会儿而生气;而且,我发现自己的想法还有“升级”的趋势:
“辛辛苦苦加完班,大周末的还不能好好休息;为什么月半爹不能换个时间管孩子?为什么月半非得要这个时间看动画片?为什么月半这么爱哭?为什么我要过这样的日子?!……”
我非常非常想掀开被子大吼一声“都给我消停点!”事实上,这也的确是我曾经做过的事情。
但几乎就在一瞬间,我发觉自己的想法很“危险”:前一天晚上加班不是月半和月半爹导致的;月半一直就喜欢哼哼唧唧,今天也不是特例;月半爹想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出发点也是好的……
我做了几次深呼吸,保证自己平静了,然后走到客厅,抱起月半:“早上看了什么动画片,佩奇?我记得有一本小猪的绘本,可有意思了,是什么来着?”
月半抽抽噎噎回答:“三只小猪……”
然后我紧着说:“对!咱们一起来看这个好不好?”
月半很快点点头,我和月半爹一边一个,坐在月半身边,一起看绘本。
同事这段经历,可以说是避免吼孩子“A-B-C-D-E法则”的模范示例!
到底什么是“A-B-C-D-E法则”呢?
当你被孩子“激怒”的时候,不妨试试以下5个步骤:
具体例子来看:
1 自问(Ask)
同事发现自己在生气的时候,不是立刻起身,而是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而生气、愤怒,因为什么想要通过大吼来发泄。
2 呼吸(Breath)
月半当时并没有面临紧急事态,所以同事强忍着深呼吸,放松自己。
3 平静自我(Calm yourself)
当同事产生“为什么我要过这种日子”的想法的时候,事实上已经与月半和月半爹的小争执无关了,就事论事,不主动升级“怒气值”是面对这种情况时,必须要做的。
4 确定孩子的需要(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
还是拿同事做例子,月半的哭或许正是对月半爹絮叨的无奈回应,她并不明白为什么早晨看动画片不行,非得要看绘本,她更不理解月半爹想要帮助她养成早起看书这个习惯的意义。
所以,对月半来说,父母跟她一起做她喜欢的、有意思的事,比“这样不好,得那样”的规矩更重要,也更容易理解。
5 同理心(Empathize)
在同事哄月半去看绘本的过程中,她也能够凭直觉感受得到月半那种“莫名其妙就是不让看动画片”的委屈,给月半一个抱抱,引她看喜欢的绘本,不仅给了月半很大的安慰,也解决了可能出现的“家庭危机”。
育学园说
从前我们总以为打孩子才会伤害孩子,却不知道言语上的伤害,更为隐秘,也更为深刻。
童年是孩子长大一生的底色,压抑恐惧的童年,需要孩子用一生去治愈。
我们那么爱这个小生命,就不要以爱之名,去毁掉TA。
眼下这个“欠揍”的小孩,可能是当初的自己。
要想教孩子管理情绪,得先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育儿最有意义的莫过于:
孩子在长大,我们在成长。
1、转移孩子注意力
孩子都会有逆反心理的时候,喜欢和家长对着干。如果孩子不听话,家长一定要耐心教育孩子。如果沟通半天也没效果,要做些别的事情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然后过一会儿再来教育孩子,效果会更好。
2、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孩子不听话通常由一些特殊原因或者内因所致,因此家长一定要好好观察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行为加以解析,从而找出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如果孩子受了委屈,不高兴,但是又不说,没有办法缓解,可能会通过和家长对着干来发泄。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尽可能地释放出自己消极的情绪。如果孩子生病了感觉不舒服,但是家长们没有察觉,还像往常一样对待孩子,孩子也会很“犟”。
3、给孩子制定一定的规则
制定明确规则是一个好办法,但是要保证孩子能够理解。例如告诉孩子““过马路时一定要抓紧大人的手”。如果孩子不习惯服从这些规定,家长就要再想办法。例如,孩子因为感觉自己被忽视而欺负妹妹,就让他帮妹妹洗澡、吃饭,然后找一段时间和孩子单独相处。如果孩子因为害怕黑而不肯上床,那么可以在孩子的床头留下手电筒。好好跟孩子交流。虽然孩子有时候会比较调皮,不听话,但是孩子是没有什么心思的,所以要引导孩子
孩子越叛逆其实内心越是想要得到家人的爱,这时候对你弟叛逆孩子的教育就不能强制的打骂了,应该理解孩子,这个阶段孩子的心智本来就不成熟,家长就需要做好引导孩子的事情,平时忙于工作的父母就疏忽了还孩子的教育,孩子出现叛逆并不全是孩子的错误,从多面的角度理解孩子,针对这个情况孩子的家长说教已经没有太大的效果了,先给孩子做好心理疏导,心理老师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管教不听话的孩子方法有:多多了解孩子、吸收教育知识、耐心倾听孩子、让他自己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此时,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让他自己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
孩子叛逆期,难免会摔东西或者一些破坏行为,一定要让他自己承担后果,例如摔了东西,让他自己去修理,撕了书让他自己粘起来。一定要让他知道,犯了错误就要承担后果,这个后果不是父母的责骂,而是它对于别的物品或者人的伤害后的弥补。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当孩子不听话时,成人用“责骂”或“处罚”来处理,常常很容易把主观的气愤、激动、疲倦、厌烦的情绪渗入行为的处理中,致使孩子的身体感到痛苦不适(体罚),心理产生恐惧,意志遭到压制,因此很难接受家长长篇大论的说教,反省自己不良的行为,更难以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了。
2、家长与孩子进行“严肃的谈话”,就会让孩子心领神会。例如,先暂时停止他(她)的动作或行为,请他(她)到一个角落,好好的跟他(她)谈,可能会比大声责骂和处罚,更能正苗启德孩子的良知,思考自己的不当行为。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又应该如何让他变乖呢?今天思妈就来和大家聊聊,家有“熊孩子”,妈妈应该如何从容应对。首先我们应该先了解孩子进入叛逆期后通常有哪些表现:
1、总是说“不”
宝宝在这个时期经常和父母顶嘴,让他往东他偏偏往西和父母对着干。比如:妈妈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喊他吃饭,他想也没想就说:“不吃”。
2、不如意就哭闹耍赖
在这个时期宝宝的脾气很大。如果妈妈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哭闹耍赖,甚至躺在地上打滚。比如,在逛商场的时候妈妈没有给宝宝买玩具,他就躺在地上哭闹,让妈妈尴尬万分。
3、大喊大叫爱打人
宝宝的情绪波动很大,常常出现无缘无故的哭闹,逮到谁喷谁。有的宝宝在这个时期大声喊叫,甚至出手打人。
4、什么事都要听他的
妈妈陪宝宝玩游戏时,孩子会要求妈妈听他安排,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如果把做事的顺序弄错,他就会马上会哭闹。
那么让孩子变乖,学会这三招:
1、不要采取暴力手段
当孩子哭闹时,妈妈不要骂他也不要打他,否则会让宝宝的哭闹更加厉害,而且会让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妈妈可以先抱着他,让发泄情绪尽情哭闹,然后安抚他,给他安全感。这样做的效果很棒,妈妈不妨试一试。
2、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妈妈要引导孩子把心里话说出来:疼了?饿了还是喝了?是不是高兴了?想要什么东西吗?妈妈要告诉孩子,哭闹、扔东西、打人不是正确的表达方式,要勇敢说出心中所想。
3、提前跟孩子达成约定
假如孩子想玩玩具,妈妈要提前根他商量好:“你想玩多少时间?”。妈妈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并和孩子商量好时间,时间一到要毫不犹豫的执行。几次三番,孩子明白了妈妈是说话算话的,哭闹是没有用的,也就不再做了。秘密武器强势登场!!!三步应急解决方案:
退步思考(StepBack):旁观事情的发生现场以获取准确的判断。仔细观察(Observe):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什么人说了什么话或是干了什么事情。行为干预(StepIn):做出决策并迅速地做出有效的反应。
第一步:退步思考(StepBack)
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建议当事情发生时,爸爸妈妈身体向后退一大步。这个步骤创造距离感,能让你感觉从现场抽离出来,不会让你下意识的用以前的管教方式,这样能更好的控制感情和情绪,并尽量能从客观的角度对待。当然遇到危险事情除外,比如孩子受伤之类的。当你熟练的使用第一步后,你只需要提醒自己从精神和情绪上退步就行了,保持情绪的稳定是很重要的。
第二步:仔细观察(Observe):
退步之后,大声的描述你观察到的情况。要大声,这样你就能够听到自己的表述并通过听觉上的强化来更强烈的理解或感受到事情的实际情况。因为我们要强调的是事实,而不是你的感觉,感觉不重要,重要的是事实。
在仔细观察中避免产生内疚感和自我责备,“为什么我不能把杯子拿远一点?”“是我脾气不好,所以孩子才容易烦躁",类似这样的情绪会阻碍我们采取积极的行动。我们需要做的事花一点时间思考我们真正想要达成的结果是什么,这样才能比较理智的采取行动。比如你看到孩子吃饭乱跑,你想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行为规范,这样你可能会想到下次可以用餐桌去规范,并在吃饭1小时前减少给孩子吃零食。
多多问自己:我看到了什么事实?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实?然后在心里构想一个清单,列出优先顺序,需要先解决什么,然后要怎样。
这样的观察不仅能帮助你客观的解决问题,更能让你了解孩子的性格和气质类型,观察的越多,你和孩子也会越亲密。而孩子也会从你的面部表情,声音高低,肢体动作去模仿你,因为他们可会察言观色了。
第三步:行为干预(StepIn)
要进行有效的行为干预,你就必须允许孩子产生情绪,释放情绪。你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就会接纳自己的情绪。因为难过,失望,沮丧等负面情绪是当时情景下产生短暂的心理反应。如果你能帮助孩子克服负面情绪,孩子会更好的度过眼前的逆境,更善于忍耐,更能坚持自己的想法并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成就感。
能够在逆境中保持专注并专注并过度逆境的能力是一种情感层面的肌肉,需要不断进行锤炼才能强化。但常常我们做的就是太积极的代替孩子完成任务,这样只会让孩子缺乏耐心,缺乏毅力和坚持到底的心性。
这需要你了解孩子发育阶段的特点,比如3岁多的孩子精细动作没那么好,你就需要买穿脱容易的鞋子;2岁多的孩子处于秩序敏感期,你就要尊重孩子的对先开灯后拿鞋子的顺序......
多多问自己:我怎么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我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更好的理解他这么做的后果?是孩子好奇探索还是故意的行为?
经常运用这三步,会让你越来越擅长解决问题。作为一个有约束力和管教力的爸爸妈妈,需要在事后回想下:“通过处理这个问题,我了解到关于自己的什么信息?”。没有比养娃更能让自己了解自己了,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养出什么样的娃。Youarewhatyoudo,youarewhatyoursay.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全部听大人的话,家长一定要知道为什么孩子不听话,找到原因,有时需要循序渐进的沟通或教育,多进行常识性教育,可能会减少叛逆或孩子不听话的情况。
秘诀一、说到做到
育儿专家指出:如果从1到10代表正确管教孩子的重要程度,那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就可以用10来表示了!为什么要这样做?说到做不到、言行不一会把孩子变成投机主义者。因为他知道怎样能逃避惩罚。但当他知道您一定会在他做错事后怎样做时,他就可以预测那种行为的后果,自己控制自己。如何做到这一点?其中关键的部分是家长不要心软,不要在“只此一次”面前让步。
总结出您认为重要的规矩,定好无论何时他们破坏这些规矩都会出现的后果,然后,将这些统统告诉孩子。例如,您要带他逛超市,告诉他不要乱动商品,并告诉他违反的后果是什么,如果他犯错,就按说的来惩罚他。
秘诀二、不要小看孩子
大声喊出孩子的名字或下一个定论,是最无效的方法,只会伤害他的自尊心。为什么要这样做?孩子并不会因为您惩罚了他,就从自己做错事的感觉中解脱出来。这样的感觉也许会过去,但反复的批评会产生消极的感觉令其挥之不去。
如何做到这一点?您要相信孩子,暗示他有能力做得更好。最终,也就促进孩子做出了更好的行为。孩子的潜意识里会这样想:“如果做了正确的事,我会感觉很好。如果通过做这种事我能得到很好的感觉的话,下次我还想再这样做。”
管教的正确含义是“教”。如果您只是通过惩罚来管教孩子的话,您就会失去给予孩子正确引导的机会。例如当孩子收拾好玩具,您通过奖励他点心这种具体方式提醒他,希望他怎样去做,效果反而会更好。
表扬就是表扬,避免在表扬中添加任何附加的话,说出类似:“你把房间收拾得很整洁,为什么你不能每天都做到呢?”这种貌似表扬实为批评的话对教育孩子没有任何好处。
秘诀四、控制自己
失控的怒火会影响您管教孩子努力的成果。一旦他习惯了您的这种教育方式之后,会将您的话当作耳边风,慢慢就会变成您的批评或表扬他都听不进去了。
为什么要这样做?用冷静的头脑对孩子进行管教,会让他感觉到您的教导是客观公正的,并且,他也愿意带着极大的兴趣去做到您对他的要求。
秘诀五、说明后果
“后果”这个词已经被理解为如果你不停止做这事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告诉孩子,后果,就是任何一种行为的结果—惩罚或是奖励。为什么要这样做?给孩子加深这种“原因和结果”的观念:做什么事情是由自己决定的,这样会教给孩子一种责任感。如何做到这一点?养成一种习惯,在对孩子提出要求后向他解释一下原因,并偶尔对他的行为给予奖励。
搜索标签:
本学校面向8-18周岁青春期叛逆孩子,对存在厌学、早恋、叛逆、离家出走等问题青少年采取行为矫正辅导教育,常年面向全国招生,全封闭式军事化管理,安全有保障!
关注官方公众号
添加老师微信号
心理老师
网站l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119号-8 SITEMAP.HTML SITEMAP.XMLTAG标签